新闻动态

首页 > 新闻动态

生在北京 长在西城 爱在西职学前

特殊的春天,特殊的学期,4月13日起,进入了“线上教学”新阶段。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组全体教师积极转变思路,集体备课,共同研究,希望在新的时期,改变线下常规教学模式,结合“线上教学”特点,在教学内容精选上,在教学资源配置上,在师生教学互动上,积极探索“线上教”与“线下学”的有效教与学方式。

《胡同文化》这篇文章,是职高语文公共基础课拓展模块中的一篇文章,是汪曾祺先生为摄影集《胡同之没》写的一篇序言。文章记录了胡同正、俗、窄、多、静的特点,也映射出胡同里的北京文化。

经过语文老师的集体研究,我们商定将这篇文章作为本学期线上语文教学的开篇,因为我们了解学生,他们大都生长在北京,学习在西城,对他们来说理解本文有着一定的优势。我们还了解到,部分同学或家人至今仍生活在胡同中,部分同学曾在胡同里生活过,他们对胡同有着真切的感受与极深的情感。

线上,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胡同的特点及文化,进一步拓展到乡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;线下,学生从北京的建筑、景点、饮食、玩意儿等方面进行拓展探究。课后,利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绘画优势,启发学生用纸笔绘制出自己了解的北京和北京文化,并配以精彩的文字介绍,转发在班级群中相互交流。

学二2班 郭鑫:我的小报内容是关于胡同的。胡同养成了老北京人的性格,也形成了相应的胡同文化。相比起来,老北京人较为封闭,而在这个逐渐开放的社会,胡同文化会发生改变,但有的东西会留在我们心中。

学二1班 黄奕:这张手抄报的背景灵感来源于北京的著名建筑故宫。上下分别是正飘着雪花与春暖花开的故宫一隅。冬天,白雪皑皑,红墙砖瓦;春天,朱门金殿,绿柳黄梅。文字则是从老北京小吃,文化和建筑三方面来展示了底蕴浓厚的北京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家乡,对家乡的情感也逐步加深,更重要的,是学习方式转变了,能力得到提高!

线上教与学”,对我们师生来说,都是一个新的挑战,但是,我们师生共同探索实践,把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优势融合,我们希望在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,做一点有益的探究!

20205月8日